学术呈现

网站首页 > 教育教学 > 学术型博士 > 学术呈现

北京外国语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学位授权点建设年度报告(2022年)

撰稿:admin   2023年11月09日   浏览 774

 一、 学位点建设进展

1.1学位点建设总体情况

(1)学科方向布局

我校从2001年正式设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本科专业,在2002年设立电子商务本科专业,2010年获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18年正式获批新增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博士学位授权点,自2019年开始面向全国招收优秀考生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2022年,两个本科专业均获得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

本学科已经被列为我校列为“十四五”规划的重点建设学科之一,结合北京外国语大学“全球语言、全球文化、全球治理”三个全球学科群发展战略,落实教育部“新文科”建设要求,将数据科学、人工智能等管理科学的先进方法与我校三个学科群进行交叉融合,形成新的学术研究方向。

本学科将管理科学前沿理论与北外的语言文化学科优势相结合,形成了复合型、复语型国际化管理科学人才培养模式。本学科致力于服务国家“走出去”战略和管理科学与外国语言文化交叉学科孵化,已形成具鲜明特色的研究领域,逐步调整为六个研究方向:国际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智能会计与金融科技、大数据与商务分析、数据科学与全球治理、跨文化管理与传播、语言科学与全球商务等六个研究方向。

(2)师资引育

经过近年来的建设和发展,北京外国语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学位授予点现有专任教师79名,其中教授19人,副教授25人,讲师35人;其中博导13人,硕导69人。100%具有博士学位和海外经历,其中1位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1位授予“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6位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3位入选“北京高校青年英才计划”,北京市  优秀教师 1人,入选北京外国语大学卓越学术带头人2人,青年卓越人才11人。团队学术梯队结构合理,实力雄厚。2019年以来,引进年轻讲师14人,师资博士后1人,博士后1人;新晋升教授6人,副教授8人。

2019年以来,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点积极开展师资引育工作,其中引进年轻讲师14人,师资博士后1人,博士后1人。通过对已有师资的培育和提升,晋升教授6人,副教授8人。

(3)平台建设

本学科点目前所有依托的实验中心及平台有5个,分别为:育部拨款设立的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跨国经济管理人才培养实验教学中心”、学校“双一流”建设经费投入建设的“全球治理实验室”、“北外人工智能实验室”、“北外行为实验室”和“海豚大数据实验平台”,搭建了数据科学、人工智能、语言科学硬件环节,支持管理科学与语言之间数字化、智能化的交叉融合;依托实验室开展教学研究创新获得,发挥实验室平台育人作用。

(4)人才培养及质量保障体系建设

我校本学科博士点建设是外语类大学培养复合型国际化科学管理研究人才的重要举措,满足国家和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和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需要,也是我校“双一流”和高端智库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学科培养的博士研究生应培养学生在管理科学与工程领域的深厚理论基础及科研创新能力为目标,同时也侧重于培养学生在数据科学、人工智能、语言科学等先进方法的交叉融合方面有突出的能力。

将“立德树人”贯彻到学生培养全过程,建立完善的硕博士研究生质量保障体系。2019年以来,博士生招生45人,其中与长江商学院联合招生2人。2022年新版培养方案凸出要求新科技、大数据相关研究方法;按照AACSB认证指引规范教学管理;加强培养过程管理,健全学术研讨班制度,定期组织学术交流会;建立研究生论文、竞赛奖励;增加预答辩、二次答辩环节、论文发表要求;多种举措提升学生外语能力,保障北外特色。

(5)主要成果

2019年以来,北外聚焦学科优化与整合,六个研究方向团队建设稳步发展。坚持质量导向,推进跨学科交叉研究,科研能力和科研质量持续提升,2019年以来,主持国家级项目23项,省部级项目15项,获纵向科研经费1235余万元。公开发表论文327余篇,其中SCI/SSCI收录165篇,CSSCI收录131篇,出版著作20部,咨政报告10余篇,授权国家专利3项。

1.2培养目标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进一步学习和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理论,增强“四个自信”。

(2)遵纪守法,诚信公正,学风严谨,追求卓越;具有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身心健康,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3)掌握所在学科领域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学术研究工作的能力,在所在学科领域做出创造性的成果。

掌握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深厚基础理论,包括管理学、统计、系统科学、信息科学、组织理论、复杂性理论、优化与决策理论、经济学和社会行为学等。能够运用系统分析、数据挖掘、人机智能、系统仿真或行为实验等研究方法深入研究管理理论和有效解决社会与经济的管理问题。

能运用不同语言诠释、表达学术思想与论证学术观点,能熟练使用英语阅读与本专业有关的文献资料,具有很好的专业英语写作和听说能力;能熟练运用计算机和其他现代技术手段进行科研工作。

能够全面、系统地把握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相关研究前沿的动态能力,具备发现新问题、探索新理论、研究新方法的持续创新能力,学位论文有独特见解或创新性,能在辨析管理科学前沿发展和管理现实问题的基础上,凝练出新的科学问题,对学术研究有一定的理论意义,或者对我国社会、文化、经济发展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具有广阔的学术视野、较强的开拓精神;具有独立从事研究工作的能力;在本学科做出有原创性的成果。

(4)具有可以在高校、科研单位、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国际机构和跨国公司从事教学、科研、外事、管理以及其它与本学科相关的工作能力。

 1.3培养方向与特色

(1)国际物流与供应链管理

该方向重点关注国际物流和供应链管理领域,在学生培养方面注重将现代物流、运营理论与数学、信息、工程方法结合,培养应用管理科学方法的能力,培养学生能够创造性地研究在数据驱动和信息系统支持下的跨越国界、跨越组织边界运营活动中的管理问题,如全球供应链协同生产与库存管理、收益与关系管理、供需网络分析与优化等。

(2)智能会计与金融科技

该方向重点关注智能会计和金融科技领域,在学生培养方面注重传统会计和金融理论与数学、信息科学方法相结合,培养能运用数学建模、数据计算分析与挖掘、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知识图谱、方针模拟等方法创造性地研究会计、财务、金融等发展中遇到的最新问题,数据驱动和商业智能系统支持下的会计政策选择、信息披露、财务决策、公司治理、金融安全、资产定价、交易策略设计以及金融风险度量与管理等问题。

(3)大数据与商务分析

该方向重点关注大数据与商务分析领域,主要研究如何在具体商业领域中应用大数据采集、整理、分析和结果呈现的相关理论与方法。将经济、贸易、金融、运营与管理等学科知识与大数据、人工智能、计算机科学等方法交叉融合,培养学生精通数据的商业价值,既具有大数据采集与分析的专业水准,能够独立完成对实际问题的数据分析,注重经济、金融、管理知识的熏陶,也关注大数据分析方法、人工智能技术及计算机科学方面的训练。

(4)跨文化管理与传播

该方向重点关注跨文化管理与传播领域,在学生培养方面注重将信息科学、数学、语言学方法与管理、传播理论相结合,培养能运用多语言语料库的自然语言处理、跨语言信息处理、机器学习、人工智能、神经网络等方法,创造性地研究基于多语言信息传播的传播网络分析、精准信息推送、舆情预警、品牌感知监控,基于语言和非语言的跨文化沟通、商业文化认同感知,跨文化组织行为等前沿问题,掌握极佳的沟通能力,富有创新精神、综合决策能力和战略发展眼光

(5)数据科学与全球治理

该方向为新增建设方向。针对全球治理体系中的世界经济复苏所面临的各种环境,注重应用计算机科学、计算科学、统计学及人工智能等方法和技术在全球治理领域的研究,在新兴技术与创新发展、国际贸易与全球产业链、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等三个方面形成了交叉科学前沿问题研究特色。培养学生以数据为基础的科学技术方法探索全球治理问题的能力,包括“一带一路”建设、全球贸易政策、全球产业链、国际投资、全球公共卫生政策、能源环境经济与政策等相关问题研究,培养学生熟练应用数据科学中新的技术和方法探索和支持全球治理规律识别和规则建立,培养具有国家情怀、全球治理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国际人才。

(6)语言科学与全球商务

本方向为新增建设方向。依托北京外国语大学的多语种优势,注重使用文本分析、情感分析、自然语言处理、机器学习、多模态处理等方法,结合经典的统计、计量、优化方法,以语言作为研究对象或以语言学揭示的规律为手段,研究经济、管理的现象和行为。本方向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语言对贸易、金融、管理、并购、投资、风险等全球商务活动以及话语体系、治理体系等全球治理机制的影响。培养具有高度的语言和文化敏感性,深度掌握信息技术,具备在复杂条件下进行决策和预测的,具备全球胜任力的国际化经济管理人才。

1.4 2022年学科发展具体成效

2022年,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商学院管科系电子商务专业入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2022年,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商学院管科系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入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二、 人才培养

2.1导师责任落实

导师管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立德树人作为研究生导师的首要职责,落实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第一责任人的要求。严格按照《北京外国语大学研究生指导教师岗位管理办法》对导师队伍进行选聘、培训、考核,对导师指导研究生的制度要求和执行进行明确规定。强化研究生导师基本素质要求,制定了导师选聘的基本条件与要求,遴选政治素质过硬,师德师风高尚,业务素质精湛,能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团结协作的导师队伍,明确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

健全研究生导师评价激励机制,学位点要求导师组建论文研讨小组,每周开展一次论文研讨会,开展文献学习、工具使用、学术论文发表、学术交流等学习交流。

建立合作导师制,与长江商学院合作共建直博项目,每位直博学生同时受国际商学院、长江商学院两位导师指导;常规博士生项目,倡导各博士生导师建立导师指导小组,3人一组,小组老师不受职称限制,与博士生导师共同开展研究生指导工作在课程教学、学术沙龙、论文撰写与发表乃至学生职业发展规划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指导,学院在成果认定方面等同于博士生导师。

 2.2关于2022年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改革工作的主要思路:

2023年新的培养方案改革主要突出在学生培养各阶段贯彻“三全育人”的教育理念,在教培养方案中加大专业基础课程、以大数据、人工智能分析为主要研究工具的新型研究方法类课程。

 1)学制与学习年限:博士研究生学制为4年,最长学习年限为6年;直接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学制为5年,最长学习年限为6年;硕博连读研究生(含硕士阶段)的学制为6年,其中硕士阶段一般为2年,博士阶段一般为4年,最长学习年限为8年。

 2)培养方式: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实行指导教师负责和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重点培养博士研究生独立从事学术研究工作的能力,使博士研究生通过完成一定学分的课程学习,系统掌握所在学科领域的理论和方法,重点开展学位论文相关研究工作,做出创造性的成果。

3)学分要求:须至少修满20学分。1学分一般对应16学时,每门课程的开设周期原则上为一学期。主要包括以下六个模块:

第一模块:公共必修课4学分,基础理论课2学分,研究方法课2 学分。

第二模块:专业必修课(专业基础课程):各学科开设2门专业必修课,计4学分。

第三模块:研究方法类选修课:至少选择 2 门,共计 4 学分。

第四模块:非学位课程:无学分要求,不计入应修最低总学分。全校各学院的专业课均应面向管科博士研究生开放,研究生可根据学术兴趣和科研需求选修。

第五模块:学术活动2 学分:学位论文答辩前,博士研究生应参加不少于20次的学术活动,包括两次参会宣读论文,开展一次公开学术讲座,以及参加学术报告会、工作坊和学术讲座等活动,每次活动后应当撰写小结,经指导教师签字后自行留存,在申请答辩前提交所在培养单位记入成绩单,计2学分。

第六模块:科学研究与学术论文发表2学分:毕业前须以“北京外国语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公开发表2篇与本专业研究领域相关的学术论文(本人为第一作者/通讯作者,或导师/本校教师为第一作者,本人为第二作者/通讯作者),2篇均需为CSSCI来源期刊论文,或SSCI、SCI收录期刊论文;或者1篇学院认定的A类以上CSSCI来源期刊论文,或SSCI、SCI收录期刊论文。

2.3招生就业

2022年,本学位点共招收管理科学与工程硕士研究生27名,博士研究生17名。2022年无博士研究生毕业。获硕士学位学生12名,其中,1名就业于党政机关,5名就业于国有企业,2名就业于民营企业,2名就业于外资企业,2名升造攻读博士学位。 

2.4北外与长江商学院联合招收本科直博学生。

2022年,我校继续和长江商学院联合招收本科直接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直博),博士生专家指导组由北外与长江商学院导师共同组成,两校教授联合讲授各研究领域的前沿课程。联合培养博士毕业可获得管理学博士学位以外,同时可获得长江商学院颁发《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项目》课程证书。招生通知见附件学院网站通知。具体工作还包括:(1)每年暑期的夏令营活动中,两校教授共同面试,选拔直博项目学生。(2)博士生的两门课程由长江商学院的教师讲授:《高级统计学》和《数据挖掘与大数据分析》。(3)学生确定直博学习开始后,由两校教授共同进行指导进入研究阶段。

三、师资队伍建设

3.1师风师德建设

对师德师风建设的长期坚持,为教师、学生和学科的发展带来了机遇。教师的责任感、奉献精神和业务能力得到激发,创优争先层出不穷;学生的创造性、学习热情和精神面貌得到提升,尊师重道蔚然成风。初步形成了以德促学,教学相长的良好发展局面。

1、理论学习成果显著。组织教师学习七部委《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师德“一票否决制”实施细则》等文件以及《习近平总书记给北外老教授们的回信》,及黄大年、钟南山等楷模人物的先进事迹,要求每位教师都对标国家标准和职业要求,严把师德师风关。

2、制度建设初具成效。发起制定了一系列与师德师风有关的管理制度,将师德师风落实至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包括《教材选用管理办法》、《关于改进和加强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倡议》等,实施了本科、硕士班级班主任制度,在研究生导师中推广了优秀指导教师评价制度,在晋级评聘和评奖评优中实施师德一票否决。其中,牛华勇老师作为主要成员之一,荣获2022年“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全球治理与国际组织人才培养教师团队”。

3、学科结合渐成气候。2022年,有4名专任教师获得学校“三进”项目的建设支持,如:“《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思想与经济管理专业课的融合研究—基于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实践”等,形成了一整套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成果。20余名教师担任了本科战略人才培养导师工作,探索导师制下的综合性人才培养模式。

3.2专任教师队伍:

2022年新引进年轻教师3名,晋升教授1名,副教授2名。学科总体专任教师队伍结构如下:

 四、科学研究

4.1 2022年本学位点教师公开出版著作

4.2 2022年本学位点教师立项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

 

 4.3  2022年本学位点论文发表

2022年,共发表论文97篇,其中CSSCI共34篇, SCI/SSCI共55篇。其中,李雪老师发表UTD24论文一篇,如下:

李雪(第一作者),Quality and Private Label Encroachment Strategy,Production and Operations Management,2022,31 (1) 

4.4  2022年本学位点组织会议

2022年,本学位点组织语言与管理科学交叉的会议两次,分别为:

会议一:“语言、行为与管理”学术研讨会。主要主题包括:1. 语言与管理认知/行为决策的关系研究;2. 文本分析在管理学的应用;3. 图像、视频、音频等多模态分析在管理学的应用

会议二:“语言、文化与经济”。主要主题包括:1. 语言、文化对国际贸易的影响;2. 语言、文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3. 语言、文化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4. 语言、文化对金融机构与市场的影响;5. 语言、文化与经济政策的相互关系;6. 文本分析在经济学领域的应用研究。

五、社会服务

1、深入探索产业研究

本学位点受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委托,由我院马潇宇副教授作为标准制定工作召集人和核心起草人,牵头组织华为、京东、海尔等40余家企业编写国内首个数智化供应链领域的参考架构标准。本标准以赋能产业链供应链的数字化和智能化水平提升为目标,以工业互联网平台为基础,提供了数智化供应链的基本原则、基础设施、业务运作、生态协同、管理保障、价值创造等要点建议,指导企业充分和有效应用数字化和智能化技术打造经济、韧性、可持续的供应链体系,驱动我国供应链转型升级,为我国供应链的高质量发展、经济提质增效做出贡献。标准的发布受到《人民网》等多家媒体报道。

2、服务乡村振兴

本学科点所在的教工党支部积极与陕西省陇县、云南省鹤庆县进行支部共建,在支部共建的过程中,发挥商学院教师的专业能力,在当地相关旅游产业、绿色农产品销售等方面进行产业规划、运营设计等;暑期活动中,组织本学科研究生参与“歆语工程”支教项目,推当地中小学英文教师的口语能力及教学方法提升;多为老师被聘为当地干部学校培训专家,多次为当地干部做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