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网站首页 > 学院动态 > 新闻中心

国际商学院理论学习中心组召开专题学习会

撰稿:admin   2023年11月03日   浏览 163

11月1日,国际商学院理论学习中心组召开会议,专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习近平主席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精神。会议由党总支书记李春丽主持。

参会人员观看了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对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和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报道视频,并结合学院发展及自身工作,交流学习体会。

李春丽表示,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指示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指导性,为进一步做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指明了方向。深刻领会这一重要思想的精髓要义,要把握“时”和“势”,深入理解习近平文化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与重要意义;要把握“魂”和“根”,守好马克思主义魂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脉;要把握“信”和“新”,坚定文化自信,坚持守正创新,深刻把握新的文化使命的实践要求。作为高校人才培养一线单位,首先要担负起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使命,把凝心铸魂的要求贯穿于教学、科研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全过程。二是要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着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融入现代化强国建设。三是要担负起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新使命。高校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必须切实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全面领导,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有效防范化解意识形态风险,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确保学院意识形态安全和政治安全。

党总支副书记、院长牛华勇在发言中指出,习近平主席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中,提出了中国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八项行动,并宣布中方将提出《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在新的历史机遇下,学院应该继续积极践行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课题研究、学生就业等方面寻求更高质量、更高水平的发展。学院“语言、科技、绿色、全球”的全新办学理念与“八项行动”中的促进绿色发展、推动科技创新、完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机制等重要指示相契合,应继续发挥学院优势,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事业注入智慧力量。

副院长宋泽宁提到,通过本次学习,进一步明确了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大意义: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国家长治久安、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在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中,北外凭借其学科优势和特色,更是在建设文化强国、坚定文化自信、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促进文明交流互鉴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和路径。在随后的具体工作中,将努力通过如学生海外实习实践等各类项目,助力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和影响力。

副院长邵明星认为,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文化建设方面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内涵十分丰富、论述极为深刻,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把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摆在治国理政的重要位置,深刻把握新时代历史方位,就文化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习近平文化思想是在统合古今之变、把握历史之脉、顺应时代之势的基础上谋划现实、开辟未来的宝贵思想结晶。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实践要求,为我们做好教学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

党总支组织员王远谋谈到,中国倡议的“一带一路”已经走过了十年的历程。十年来,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指明了实践路径,为高校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引领。这十年是“一带一路”新旅程的起点,习近平主席宣布的八项行动为共建“一带一路”下一个黄金十年指明了发展方向。在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做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方面,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开创高校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新局面;要坚持守正创新,切实把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转化为进一步做好工作的强大动力。

崔校宁提到,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部署中明确提出“七个着力”的要求。教师工作面向高校大学生群体,新时代思想文化的宣传工作的对象不仅要包含本国学生,更应包含广大来华留学生,要将思想文化宣传和讲好中国故事有机融合。学院通过调整留学生课程体系设置,在已经比较成熟的汉语课程基础上为每个年级安排了中国文化类课程,使留学生全方位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起源和发展,感受中国文化思想的博大精深。每学期开展的社会实践课程,更能使留学生切身感受到中国现代化发展的进程和已取得的丰硕成果。孙文莉表示,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是习近平文化思想首次提出,需要深刻领会。通过近期学习,领会到这一思想是和中国传统文化、文化自信、历史自信、道路自信紧密联系的。结合我校的外语特色,她认为中国文化全球推广的认知国际传播与北外的工作重心一脉相承。“一带一路”倡议的潜在收益与安全收益息息相关,国际商学院的留学生教育在传播中国传统文化人文思想、与学生思政教育都是紧密联系的。詹惠蓉认为,作为教师党员,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主旨演讲精神和关于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论述精神,积极融入“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人才培养方面,要提高留学生人才培养质量,使他们成为推动中外文化交流的纽带和“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要不断探索人才培养模式,为“一带一路”倡议提供人才保障。科研工作方面,要密切关注跟踪国家对“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处相关政策,选择相关热点主题展开深入研究;要引导学生关注 “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方面的主题进行论文撰写。李一可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坚持共商共建共享,搭建起了国际合作的新框架,十年来的历程证明了共建“一带一路”的伟大之处,也开辟了各国交往的新路径。共建“一带一路”给青年学生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职业发展机遇以及实现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平台,一定要鼓励青年学生抓紧青春时光,学好知识本领,成为有家国情怀、有全球视野、有专业本领的复合型人才。钱宇晶谈到,学院很多留学生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未来还要进一步加强部门工作规划与国家战略的深度融合,通过大力协助学院各部门开展国际交流合作、加强国际学生培养,在实际工作中将国际学生的立德树人工作做到实处,让他们听到客观的陈述、看到真实的中国,学习中国式的表达,打造更多“一带一路”上的“双向奔赴”,通过教育交流促进民心相通,为构建“一带一路”高等教育共同体贡献北外力量、国商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