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数字金融)专业介绍

撰稿:admin   2025年03月17日   浏览 41

2002年,我院正式设立金融学专业并开始招生;2020年,金融学专业入选“北京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2年,金融学专业获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彰显专业教育质量的实力。金融学(数字金融)专业,依托学校多语种、跨文化、多区域的复合型人才培养优势,紧密结合国家战略发展需求,致力于实现“让世界了解中国”和“让中国走向世界”的双重使命,培养具有扎实的经济学理论功底,系统地掌握资本市场、金融机构、国际金融市场等领域的知识与技能,深入理解当代数字金融的发展现状,熟悉通行的国际金融、贸易、投资的基本规则和惯例及有关金融法规,同时具有坚实外语语言基础以及批判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复合型高级金融人才。

金融学(数字金融)专业的主干学科是应用经济学。授予学位是经济学学士学位。学制4年,修业年限为3-6年。实行主、辅修制,学生可在修业年限内,在主修专业的同时,辅修另一专业;设立荣誉学士学位,获得条件见2025版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及学分课时分配计划表”。

本专业课内总学时为2448学时,计146学分,实践性教学环节为12学分,总学分为158学分。具体学时及学分明细表如下:

课内总学时

2448

课内总学分

146

公共基础课程

通识教育课程

专业必修课程

专业选修课程

必修

选修

必修

选修

学时

学分

学时

学分

学时

学分

学时

学分

1008

56

224

14

800

50

416

26

1.公共基础课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与法治、形势与政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大学英语、大学体育、军事理论、劳动教育、大学生心理健康、国家安全教育、中国共产党史(选修)、社会主义发展史(选修)。

2.通识教育课程模块:(1)历史、哲学与比较文明;(2)文学、艺术与文化研究;(3)社会科学与区域研究;(4)语言、翻译与跨文化传播;(5)科学技术、人工智能与社会发展;(6)心理学、生命教育与身心健康;(7)研究方法与思辨创新;(8)国际通识课程。

3.专业必修课程:高等数学(上)、计算机与互联网、微观经济学(中/英)、高等数学(下)、线性代数、宏观经济学(中/英)、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会计学(中/英)、统计学、财政学、公司财务管理(中/英)、货币金融学(中/英)、数字金融概论、计量经济学、投资学、国际金融:理论与政策、金融工程、金融科技概论、风险管理(中/英)、金融市场与机构。

4.专业选修课程:编程语言入门与应用 (Python)、人工智能与商业、研究方法、中级微观经济学、实证金融、机器学习与经济应用、计量经济学应用、中级统计学、量化投资、行为金融等43门课程。

5.实践教学环节:军事技能、社会实践与社会调查、创新创业实践、专业及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