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0-07-24
点击量:
国际商学院2020届本科毕业生 吴凡
尊敬的各位嘉宾、校友、老师,亲爱的国商小伙伴们:
大家上午好!我是2016级国际商务专业的吴凡。
此刻的我正在江苏老家自己的房间里和大家连线,我们可能都没有想象过会以这样一种方式来结束自己的大学时光。有幸赶在第一批返校的我,与北外在初夏重逢。不经意间,小池塘的水涨满了,操场跑道旁的树长出了新枝,毕业嘉年华的布景板鲜艳夺目,而从前的那些少年,即将从远方奔赴远方。此时此刻,首先想说的还是感谢,感谢所有关怀、鼓励和支持我们的师长与亲友们,谢谢你们!
如果要用一个词来总结我们的毕业季,我想那就是不确定这三个字了。在这半年中,新冠疫情、国际形势的变化接踵而来,世界正航向愈发未知的方向,也影响着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方式和人生选择:本应朝夕相处的舍友变成了网友,论文答辩、考研复试第一次被如此大规模地被搬上云端,原计划出国留学的同学在陷入了何去何从的大思考……正如拼多多的CEO黄峥所说:“今天,全世界都处在一种常规的反常中”。站在这个时间节点展望未来,前方有更多的挑战与机遇,也需要我们承担更多的责任。而当我回望大学四年的时光,我发现国商为我们建造了三艘船:ownership,friendship,entrepreneurship,(三个ship,三艘船)。正是这三方面的收获让我在前行时,心中多了一分笃定。
首先是Ownership,主人翁意识。在商学院里我们常说某同学很有ownership,指的是工作负责,有担当。这里我想说的ownership,是更广泛意义上的担当和责任感。牛院长在2016年国商开学演讲中的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他说:“在今天的中国,我们有发达的一线城市,有领先全球的装备制造,但也有不通水电的村庄,有十几岁就辍学在家的儿童——这是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的特点,迅速发展而充满矛盾。”这正如我在大一暑假时我在中国中西部40天,1100公里的徒步之旅中所看到的。和沿途农民、小店主交流,我观察、体验着各种生存状态:一天利润只有15元的小饭店老板邀请我和同伴到他家唯一有空调的房间——自己的卧室免费午休;路边卖西瓜的果农大姐一直有旅行的梦想却因为经济困难无法实现……这样的故事还有许多。
我意识到自己是多么的幸运,可以接受北外这样高等学府的优质教育,可以自由地追求梦想。我希望自己在未来有能力把这份幸运传递给我在徒步路上遇到的、以及更多的“不那么幸运”的人们。回到学校,我一边学习专业知识,一边继续思考自己作为一个商科学生在这个国家和社会中扮演的角色。国商的老师们不仅传授给我们扎实的专业知识,还通过一个个鲜活的教学案例引导我们将目光投向真实的商业世界。随着商科学习的深入,我的思路也逐渐清晰。未来,我计划建立一家服务于农民和小店主的社会型企业,通过为他们提供所需的资源和技能培训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中国快速变化的商业环境,过上更好的生活。我非常感恩北外国商帮我建设起这个目标,让我对未来有了更多期待和想象。而国商精神里这一份对于社会现实的ownership,将帮助我们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期找到自己的方向,去求索,去实践。
第二艘船是friendship,友谊。回想四年前,刚刚进入国商大家庭的我,就惊叹于同学们的构成之多样和背景之优秀。四年后,我已经幸运地与许多有趣的灵魂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国商的小伙伴们帮助和支持着我:大一时我连续面试好几个社团失利,一度自我怀疑,是同班的小伙伴送给我一盒水果,上面用便签写着“吴凡,我觉得你很棒”;大二时参加Apex创业大赛,刷夜准备路演PPT的日子里,因为和小伙伴的相互支撑而不觉得辛苦;大二暑假和舍友在北京,我们每天一起乘地铁去公司实习,一起回校打球和学习,回忆起来充实而温暖。国商的小伙伴更启发和激励着我:国商学子所关注的,不仅有课本里的经济学定理、管理学框架、金融学模型,更有社会现实和时代的脉搏。比如今年疫情期间,许多同学、校友通过多种渠道募捐,将物资送到最需要的医护人员手中,有同学组织北外各语种的同学提供志愿翻译服务。我也贡献了微薄的力量,和小伙伴一起从莫斯科采购了1万只当时紧缺的医用外科口罩捐赠给医院。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下,我们用两个小时就募集了两万八千多元善款。我还和王禄雅等同学一起组织社会创新俱乐部,致力于让更多北外同学了解和参与社会公益和社会创新活动。在北外国商,我找到了志同道合的小伙伴一起做有意义的事,这对我来说是非常宝贵的人生经历。大学时光能与优秀的国商小伙伴们同行我感到很幸运,有了friendship的陪伴与激励,我们在前行的路上便不再孤单。
最后是entrepreneurship,企业家精神。国商对企业家精神的提倡和鼓励体现在方方面面。丰富的创新创业课程和创业大赛让我们可以探索和实践自己的idea。也正是在学院的支持下,大一时我和张辉等小伙伴才能在北外组织丝绸之路经济带青年峰会,邀请了来自30多个国家的留学生同学一起探讨一带一路上的经济建设和创新创业话题。北外校友在entrepreneurship方面的成就也激励着我们,比如现任哈佛上海中心总经理的黄晶生校友在中国的天使投资和影响力投资领域进行了丰富的实践和创新。企业家精神也不一定是一个宏大的概念,他不在于事情规模的大小而在于发现需求的敏锐和解决问题的执行力。比如,面对今年特殊的返校产生的种种细分需求,国商小伙伴们给出了很多创新的解决方案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比如有同学提前联系了接收旧衣物的公益组织并把捐赠方式发在了朋友圈,这样大家带不走的旧衣物可以被循环利用;因为疫情今年没有了毕业季的文广跳蚤市场,于是我同班的小伙伴建立了一个“毕业闲置群”,大家通过微信和快递就能交易闲置物品,看似简单的一个动作,却切实解决了大家的痛点;面对许多同学无法返校的遗憾,有小伙伴把我们的故事写成了歌,拍摄北外的美景制作成了vlog,还有同学走遍了校园里的每一块背景板拍摄了高清照片,为那些想要拍摄毕业照但无法返校的同学提供了便利。国商小伙伴这些整合资源并促进其积极改变的“微创新”在身边无处不在,这些不都是企业家精神的体现吗?商科教育从来不是让我们将一切商业化,而是给我们提供了一种理解世界的视角。商业所提倡的高效、创新的精神,可以应用于任何工作场合。无论我们今后从事什么行业,国商传递给我们的entrepreneurship都会持续激励我们去创新,去解决问题,在更大范围内让改变发生。
主人翁意识,友谊,企业家精神,在国商的收获让我们有勇气去乘风破浪,make things happen。这是我想和大家分享的三条船的故事。但故事有它的局限性,因为故事在传播的过程中常会被不断地简化,可能最终成为某种正能量的标签,而表象背后的挣扎却有可能会被忽视。在这个充满不确定的世界,乘风破浪不是一件轻松的事。作为后浪,我们在奔涌的同时也要照顾好自己的内心。我想对国商的小伙伴们,也对自己说,在我们与不确定性共存、为理想拼搏、与生活周旋的同时,不要丢失了幸福的能力,不要忘记我们身边还有许多微小而确定的幸福。这种小确幸可以是我们在国商共同的美好的记忆。从“一路繁花”国商迎新晚会,到新生混篮赛、红歌大赛、drama night,从被高数课和presentation支配的恐惧到那些关于春哥和水哥的传说,还有那些和舍友长谈的夜晚,下午第一节课上与睡意的抗争,等等。这些美好的回忆都可以成为我们确定感和幸福感的来源。这种小确幸也可以是家人的爱和陪伴,他们如空气一般重要却看似平常,以至于我们常常忘记了珍惜。希望我们既有勇气和能力去拥抱不确定,去乘风破浪,又有一份从容和幸运去感受身边的小确幸。
四年时光飞逝,还记得曾经和大家在一起交流自己的梦想或迷茫,转眼我们已经在各自选择的道路上砥砺向前。有一位好朋友拍出了自己的故事片被推选到戛纳影展,另一位小伙伴要去意大利读艺术管理,她的梦想是回家乡开一家剧场,还有一位好朋友获得了在旁人眼中不应该拒绝的offer,但她选择再用一年时间,去转换到自己真正热爱的职业方向,等等。今年的特殊情况给我们的求学和求职都带来了不少挑战,但相信短期的不确定性不会阻挡国商人继续前行的脚步。期待当我们再次在国商重聚时,都能找到自己所热爱的事业。愿我们阅尽千帆,归来仍是少年!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