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5-11-04
点击量:
2025年10月29日恰逢重阳佳节,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商学院64名大一留学生在“北京文化实践周”活动中,通过万寿寺访古、双语文化讲座、寿桃手工制作等系列活动,全方位沉浸式解码中华“寿”文化的深厚内涵。

当日上午,留学生们走进有“京西小故宫”之称的万寿寺。这座始建于明万历五年的皇家寺院,藏着诸多“寿”文化密码——山门券顶的《青天流云百福图》中,近百只红色蝙蝠穿梭于流云间,讲解员特意点明“红蝠谐音洪福,寓意洪福齐天”,为午后讲座埋下伏笔。在万寿阁的“吉物咏寿”专题展中,清乾隆青花福寿纹贯耳尊上的缠枝莲托团寿纹、百寿图象耳大瓶上的篆体寿字,让留学生直观感受“图必有意,意必吉祥”的中式审美。

午后的“寿”主题讲座分为中英文两场,分别由研究生教务主管何先锋、留学生事务主管刘昕主讲。两位老师以上午的实景见闻为切入点,从生日习俗自然过渡到《论语》中的人生时序观:“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解读中国人对生命历程的文化思考。针对留学生关切的文化符号,讲座系统介绍了长寿面“绵延不绝”、寿桃“延年益寿”、红鸡蛋“吉祥喜庆”的寓意,以及抓周、寿星公等民俗意象,并结合万寿寺的蝙蝠壁画详解“洪福齐天”“寿比南山”等成语的由来。“上午刚见过屋顶的红蝙蝠,下午就懂了成语的意思,这种连接太奇妙了!”一名留学生感慨道。

动手环节将活动推向高潮。在老师指导下,留学生们揉面团、塑桃形、调粉黛,将普通面团逐步变成点缀着绿叶的寿桃。同学们展示着自己的作品:“原来寿桃不只是食物,还藏着对长辈的祝福,我要把它拍给奶奶看。”
此次活动以重阳为契机,通过“所见+所闻+所做”的立体体验,让留学生在触摸传统中理解中华文化的人文温度,为中外文化交流搭建起生动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