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15-04-07
点击量:
4月1日,北外区域经济月度沙龙,就当前热点“一带一路”倡议进行了深入探讨,从不同的维度解读了“一带一路”倡议的内涵和外延,并对如何落实“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了一些建议。
凤凰网项目总监王冲从宏观层面提出七大疑问,对“一带一路”的定位、目标以及合作对象等多个方面进行了分析。他认为,“一带一路”要明确诉求,需定位为经济问题而非政治问题,其建立并不是复制古代的朝贡体系,而是构建一个现代贸易体系,打造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王冲还强调,在建设利益共同体的同时也需要重视共同价值观的培养,同时沿线国家存在众多潜在投资风险,中国需保持警惕。最后,他提出,“一带一路”应该是一个开放的体系,它不是亚洲人的大Party,欧美国家同样也可参与其中。
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赵磊教授结合自身丰富的调研经验,指出了国内有关“一带一路”的十大错误认知。他认为,类似“桥头堡”、“过剩产能”等词汇在“一带一路”建设中需慎用,以免造成外界尤其是沿线国家的误解甚至反感。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数量可使用“65+”的提法,最好不要限定于某个数字,丝绸之路上的发达国家是重要成员,发达经济体的资金、技术和经验也是丝绸之路的宝贵财富。赵磊还表示,资源和能源合作并不是“一带一路”唯一主题,人文交流和技术合作也同样重要。中国各省在落实战略时不必忙着定位,而应明确各自竞争优势,了解合作伙伴的实际需求,制定合适发展计划,地方政府不应将所有希望寄托于顶层设计,更要实行基层创新,庖丁解牛每一个丝路国家。他最后提出,一带一路不易过快、过急,其落地需要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持,建议建立丝路研究院,同时配套智库产业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