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19-05-29
点击量:
2019年3月至5月,国际商学院组织2018级国际经济与贸易一班在张燕龙、陈若鸿、陈曦三位老师的带领下,进行了为期九周的读书会活动。分别由张燕龙带领同学们研读《论犯罪与刑罚》,由陈若鸿带领同学们研读《乡土中国》,由陈曦带领同学们研读《数学之美》。
读书会进行到第二学期,同学们也不再像第一学期仓促,也更加习惯每日读书的节奏,每周提交两篇高质量的读书笔记。
首先是由张燕龙老师导读的《论犯罪与刑罚》,本书是法律入门读物,也是严肃的学术著作。学商科的人多多少少都应该懂法律知识。而本书的自主阅读加上张燕龙的讲解,将同学们更好的领到了法律大门的跟前。贝卡利亚的著作洋溢着人文气息、大师风格,在张燕龙老师脱口秀式的讲解使得同学们加深了对其思想的了解。法律不是死板枯燥冰冷的,法律的发展与决策中蕴含着许多的哲思和斗争,而立法则是一门艺术。以书中原话总结变是:“只要法律还没有采取在一个国家现有条件下尽量完善的措施去预防某一犯罪,那么,对该犯罪行为的刑罚,就不能说完全正义的,即必要的。” 《论犯罪与刑罚》让同学们对“正义”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也懂得了各种规范和限制不是对自由的限制,而是在更大程度地保障我们的自由。
张燕龙老师和同学们
第二本书是由陈若鸿老师导读的《乡土中国》。许多人都曾听过这本书的书名,今天有幸仔细研读。本书所包含的内容巨大,涉及话题广泛,论述有理有据,短短一小章节便需要反复的体味和品读。令人对费孝通先生的社会学和文学功底更加佩服。书中有一个方面令大家印象深刻,即乡土中国的婚姻观,乡土中国的家庭是一个事业单位,以功能为其基本属性,也决定了家庭的连结主要在于纵向,而区别于当今社会的横向主体,也就是以夫妻为核心的家庭结构。同学们在读书笔记中针对一些方面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在读书会的交流中进行了激烈的讨论。在阅读这本书时,从当今中国社会的巨大进步,和费孝通先生描述的乡土中国已经有了很大的差别,使我们产生了更多的好奇和困惑。陈若鸿老师则鼓励我们联系现实生活,思考这些差别种种,以及造成这种种差别的原因。《乡土中国》给了同学们一个新的视角去认识中国,认识到人的“精神自由”是多么脆弱,是多么容易受环境影响,也让同学们对自己先前的价值观进行了反思与怀疑,习以为常的不一定就是正确的。
陈若鸿老师和同学们
第三本由陈曦老师导读的《数学之美》。陈曦老师说,选这本书,是为数学正名,让同学们了解到其实数学不是不好玩儿,只是现在大家还没学到好玩儿的。尽管班级同学对这本书的喜爱程度千差万别,但书中文字易读、畅快,陈曦老师采取的导读法颇具效果,陈曦老师带头分享并引导同学们发现问题,争相提问。从人工智能,到深度学习,再到脉冲神经网络,点燃了大家求知的热情。在阅读《数学之美》后,大家更进一步发现了数学的奇妙之处,有利于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陈曦老师和同学们
也许具体的知识在生活中会逐渐模糊,但读书中的感受与欣悦,那些顿悟的瞬间,那些思考问题维度的扩展,都会在留于潜在记忆中变成同学们的财富。更对有些同学来说,一扇大门或许就从此打开。
读不同领域的书,读不同领域的好书,对人的成长和认知的进步尤其重要。培根曾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物理使人深刻,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辩。”
一学期三本书,从数量上不算多。但深度阅读过的书,总会在人的生命中留下更深刻的印记。这些书中所传递出来的思维,将会对同学们的一生都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遇见好书是一种幸运,有机会在老师的带领下一同研读又是何等幸事,感谢各位导读老师在这段时间以来对同学们的陪伴,感谢工作组的老师对着此次读书活动的辛苦筹划,感谢用有机会进行这样一段难忘的读书之旅。
——作者系2018级国际经济与贸易实验班 孙诗睿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