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19-12-09
点击量:
经过6周的《全球通史》阅读,国际商学院国贸一班于11月6日举办《全球通史》读书会活动,院长牛华勇、金融系主任任康钰、2019级国际经济与贸易实验班全体同学参加了本次活动。
牛华勇首先对同学们的优秀笔记进行了点评,肯定了同学们对不同民族迥异历史的积极思考与反思,并一起讨论了人类历史上的一系列深刻问题。牛华勇与同学们分享了当今世界全球化格局下大家应具有的国际化视野,即以包容的心态对待不同的文化,并鼓励大家尝试摆脱自身文化的惯性思维,以更好地理解不同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读书会后半段为“第三次世界大战会不会发生?”为辩题的辩论比赛。一番唇枪舌剑,思想激烈交锋后,任康钰宣布正方同学略胜一筹,并对辩论进行了点评,对同学们的论例选择和辩论技巧提出了一系列意见。
《全球通史》的阅读开阔了同学们的历史视野,并使得同学们对未来学习生活有了崭新的构想。
经过3周的《无价》阅读,国际商学院国贸一班于11月29日举办《无价》读书会活动。国际经济系教师连增参加了本次活动。
连增从行为经济学谈起,分析了心理学与经济学结合对分析现代社会一些经济问题的合理性。同学们就“要不要知足常乐”开展了激烈的辩论。正方同学认为知足常乐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是以更加向上的心态面对一切坎坷。知足常乐也不代表不进取,知足常乐是指在欲望上没有贪欲,而依旧可以在物质和精神上有所追求。反方的同学们认为不知足常乐是指追求卓越的人生选择。他们认为满意与知足不同,不知足不代表不对自己的生活满意。同时,不知足不代表有贪恋,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也告诉我们恰是安乐让我们不思进取,最终走向堕落。连增对辩论赛进行了总结,讨论了“知足常乐”的两面性,现代社会在努力在“公平”和“效率”中找到合适的位置。比起“效率”,“公平”更是这个社会所需要并追求的,否则贫富差异将越来越大。连增还提到,北外正在建造行为经济学实验室,鼓励现如今没有太多经济学知识的同学们参与到实验中。
与《全球通史》不同的是,《无价》读书会丰富了同学们在经济领域的知识。
两次读书会使同学们开阔了自身视野,丰富了专业知识,同学们通过各位老师的指导加深了对书籍的理解,并在辩论赛中锻炼了逻辑思考能力和理性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