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3-03-13
点击量:
3月7日,四十多位北外MBA在校生齐聚快手总部,一起了解快手的成长轨迹,感受文化氛围,体会优质产品的锻造历程,增加内容行业的商业体感。
此次活动受到了快手科技的高度重视,快手科技副总编辑孟环女士、快手公关部何子萱、孙杰为大家带来了精彩的介绍和分享。
洞见研究院创始人兼研究总监秋源俊二老师、北京外国语大学MBA中心徐亚晖老师、沈凌越老师共同出席了本次参访活动。
快手初印象
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同学们参观了快手总部的公司展示区,了解了真实、美好、多元、有益是快手的核心价值观,快手鼓励所有人去记录真实、充满正能量的生活,通过公允的注意力资源分配和强大的分发能力,使得普通人获得足够的关注和连接,看到更大的世界,也被更大的世界看到。
工作人员先后介绍了专利墙、AI技术前沿、快手“专项扶贫”项目等模块内容,在很多微小的细节里,无不渗透着快手的价值观,例如快收会调动资源打磨产品,提高中低端移动设备上的用户体验,让普通人能更好的去体验科技下的美好生活。
普通人的快手
快手科技副总编辑孟环女士,在给同学们介绍时提及,非常开心看到有人说快手是“普通人的快手”,快手是一个普惠多元的短视频社区、数字社交平台,在快手技术价值观里,快手的每一个普通用户是数字社区里的核心,都是被关注的。
孟环女士认为快手是为大众服务的,大众是最有烟火气、最有活力的。而且快手的用户构成成分、比例,非常贴合中国人口金字塔型的状态。此外,在 2023 年新的起点上,从宏观经济的发展看去,数实融合和微观经营主体的线上化转型,将成为今年一个重大的趋势。快手有信心用自己的技术和产品优势,服务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如何建立一个更友好的数字社区,是科技企业必须思考的命题和责任,快手将继续用更公平的流量分配,技术的开放创新,不断的让更多的普通人被看见,提升每个人独特的价值感,以此为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孟环女士说。
快手的发展
快手公关部孙杰女士以时间脉络和技术发展为轴线,从快手的产品结构、内容生态以及商业化为同学们全面阐述了“快手的崛起与迭代”。其中,令人感动的是快手在社会责任上的行动,比如在乡村振兴方面,快手成立扶贫团队,不断的通过人才振兴、产业振兴和文化振兴,打通了乡村的“人、物、景”三大关键元素,为他们输入一些新文化、新消费和新通路。
新通路:直播电商为农产品开辟了高效的新通路--5.6亿的农产品订单通过快手发往全国各地。
新消费:乡村地区居民的收入和消费得到提升--快手电商的数据显示,乡村地区的消费者订单是同比增长了94.6%。
新文化:视频+短视频表现方式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繁荣与创新以及城乡文化融合。
MBAer心中的快手
第一次听说快手是2016年在罗振宇老师的跨年演讲,他说到快手时的篇幅虽然不长,但1亿日活的数据真的吓人。要知道 BiliBili 2019 年的月活才首次超过1亿。那时候我不禁疑惑,为什么这个 APP 自己根本就没下载过,就已成为全国第四大的流量端口了。
早期对快手最有印象的一次,是一则广告案例。故事从一位聋人女孩的生平开始 ,因为和普通人不一样,她从小常被人欺负,长大后找工作也不顺利,做服务员被客人骂,应聘盲人按摩,被老板占便宜。被人欺负、夺路而逃的途中,又因为车祸在手臂上留下了永远的伤疤。她感觉自己很孤独,从没有人真正理解她。直到某一天,她决定要勇敢,于是在快手上开了个账号,取名“我叫李勇敢”,想从此勇敢的用视频记录自己的生活。在这里,有人喜欢她,也有人嫌弃她,但她不介意,因为她已经决定要勇敢下去。后来她在快手上遇到一个特别的人,和她一样,小时候打退烧针导致失聪,也跟她一样,在手臂上有个很相像的伤疤。仿佛冥冥之中的天意,跨越大河大海。他们两人相见了,相爱了。
这则真人真事,让我感受到,快手的数字社区里,存在着很多打动人心的温暖人和事。
快手的slogan是“拥抱每一种生活”,我们的感受是,以宽容的态度面对这个世界,希冀快?在后续发展路途中,能更多的看到文化解构与重塑的能力,继续把传统的变成流行的,把中国的变成世界的,再把世界的变成中国的。
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本次活动圆满落幕。嘉宾们的精彩分享与老师们的独到观点让同学们收获满满,这正是北外企业参访活动的意义所在。
接下来,北外MBA中心还将推出更多精彩活动,期待同学们继续关注。